1简介
多机位导播是指多台摄像机以记录方式对晚会进行拍摄,全程通过切换台现场切换。
2拍摄前期准备
1、准备好相关的器材,充电器,磁带,三脚架,笔记本,耳机等等;
2、调好调音台,做好录音准备;[1]
3、设置机位。机位的设置以几个机位的镜头能够表现影视制作节目的内容为标准。在开始拍摄后,固定机位就不移动了;移动机位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所以设置机位很重要。[2]
3晚会拍摄
1.花絮拍摄 课程开始前,拍摄一些课程活动背景材料的空镜头,比如所拉的横幅、宣传标语,签到台、会场外面和里面的整体布置等画面,表达会议的内容,交待会议的地点;此外,嘉宾的签到过程,礼仪小姐为嘉宾佩带胸花、参会证,主宾之间握手交谈,互递名片,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等画面。 课程结束后,拍些主要领导给嘉宾赠送礼物,合影等画面。 2.课程拍摄 ①各机位景别(如3台机器): 1号机,负责特写镜头。 以讲师为主,胸部以上画面,能突出讲师的形象,能较细腻地展现讲师的神态和表情。 2号机,负责全景和中景。 大全景:以整个课程现场为主,交待整体的环境和状态,渲染整体的气氛。 小全景:以讲师为主,拍摄讲师的全身画面,能较清楚的表现教态以及与学员的互动。 3号机,作为反打机位,负责学员认真听课,专心笔录,与老师互动时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集中、突出,加上景深的运用,可以形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像,得到很好的效果。3号机位很重要,全场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稳定的全景、中景、和特写镜头,注意抓拍细节。 ②基本要求: 位置:1号机和2号机并排架在最后,也可一前一后,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号机作为游动机位。 水平:调整好三脚架上的水平尼。 聚焦:运用景深,运动中的聚焦与跟焦,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 曝光:灯光严重不足时,运用手动光圈曝光,保证拍摄效果。 运动:推拉摇移和缓均匀,有目的性。 节奏:有目的的选择景别,控制镜头长度。 画面与构图:平、稳、匀、准。 各机位对号入座,把摄像机架好在三脚架上,以固定画面拍摄。重点的拍摄对象应该是课程的主讲老师和发言人,对于各发言人拍摄常用的景别是近景,以半身特写画面为主,偶尔拍一下全身。在拍摄时一定要集中精神,镜头一定要跟上发言人的移动步伐和节奏,同时注意画面的构图和被摄对象的姿势和手势。必需注意的是,摄像师一定要清楚自己所拍的内容和景别是什么,严格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在现场,导演最大,摄像师不允许有个人主义。
在很多时候的课程活动中还会有穿插一些其他与课程主题无关的环节,比如为了放松和调动现场气氛而进行的舞蹈,游戏,这个时候的拍摄方法可以随之变动,适当的推拉摇移,可卸下摄像机移动机位拍摄,穿插特写,近景,全景等景别。[1]
4后期剪辑
用一台机器的声音做主要音,其它机器的只要画面。(有进调音台的音更好)找好同点后,每一台机器的素材占一个视频轨道,在同点位置对齐。由于音频和每一个视频都同步,所以下一步你就可以像现场编导一样来“切画面了”。[3]
5注意事项
1、机位的分配 a 双机位 一个固定机位,拍摄固定的中近景或者是全景;一个流动机位,流动拍摄,所有场景都可拍摄。 b、三机位 二个固定机位,拍摄固定的中近景或者是全景,这两个机位要设置在拍摄现场的正面和侧面,能形成两个面的覆盖。一个流动机位,流动拍摄,所有场景都可拍摄。 c、四机位 三个固定机位,拍摄固定的中近景或者是全景,这三个机位要设置在拍摄现场的正面和侧面,能形成三个面的覆盖。一个流动机位,流动拍摄,所有场景都可拍摄。 d、五机位 三个固定机位,拍摄固定的中近景或者是全景,这两个机位要设置在拍摄现场的正面和侧面,能形成两个面的覆盖。一个流动机位,流动拍摄,所有场景都可拍摄。一个摇臂机位,拍摄全场。) 2、信息的沟通 如果是用切换台,双向耳麦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费用,在非专业、非重要的的项目中,无双向耳麦的沟通则要靠手势完成。一般靠中间的、靠前台的摄像师是指令发起者,如开机,换带,停机等简单指令。 3、摄像的过程 a、在摄像过程中,每一个机位都不能停机,即便使游机换机位时,镜头到处乱晃也不要关机。 b、白平衡的设置要用舞台中的一块大白布(纸),有条件的机器还有关上镜头盖对黑平衡。 c、每一个机位要严守自己的职责,如拍全景的不能太长时间拍特写,游机不要很长时间拍大景。拍观众的反打镜头也是游机的职责。 d、不要在带子用完了才换带,要在57至63分钟(DV)或38至42分钟(DVCAM)左右,换节目时,或不太重要环节时换带。
e、每一台机器都用新带子拍,以保证换带时间一致,但是要留下一台机器拍换带的这段时间的内容,保证内容的完整。
校园电视台:张克举 |